1 ) 有什么样的经历,才能写什么样文章
恰克‧ 帕拉尼克Chuck Palahniuk, 1962-出生美国靠近沙漠地带小镇,身上流有俄罗斯和法国裔的血液,恰克‧帕拉尼克小孩子时,和双亲去墓园探望祖父母的墓地,面对墓碑上的名字,询问他的姓Palahniuk要如何发音,他的母亲指着墓碑上祖父母的的名字,告诉他,就是他来自乌克兰的祖父和祖母的名字,帕拉(Paula)和尼克(Nick),连起来念。所以也就是帕拉尼克。
他的祖父尼克‧ 帕拉尼克谋杀了他的祖母帕拉‧ 帕拉尼克后,带着枪准备将他四岁的父亲斐德列一起宰掉,但他躲在床底逃过一劫,他的祖父尼克随后用枪把自己的头轰掉。五十多年过后,他的父亲斐德列‧ 帕拉尼克在三结三离之后,因地方报纸上的「我爱红娘」personals,开始和年轻的女人唐娜约会,唐娜的前夫戴尔因为对妻子性虐待而吃上牢饭,假释后尾随斐列德和唐娜的车,跟踪他们,于他们过夜后要开车离去之时,开枪将他们双双射杀,然后将尸体拖回之前他们一起过夜的小屋焚毁。
大学主修新闻,毕业后怎么也找不到报纸当编辑,恰克‧ 帕拉尼克三十老几才开始写作,于1996年出版他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斗阵俱乐部》(Fight Club),这是他所写的第二本长篇,是一本对出版社说FuckU的黑色幽默书,因为他们百般叼难、拒绝出版他的前作,而这本前作《隐形怪物》(Invisible Monsters)到了他成为畅销作家后又成了抢手货。《斗阵俱乐部》的第一版限量精装本并没有受到重视,但因为口碑和特殊的封面设计引发注意之后,不久则成为小经典的畅销书,随后好莱坞将它改编成电影。其畅销程度让他可以摆脱原本柴油车技工的蓝领阶级,买了一栋位居奥瑞冈州波特兰附近的农场专心写作,和一群古怪的朋友住在一起,以及一群鸡。恰克随后出的四本小说,皆混合了讽刺、喜剧、恐怖、真实与美丽,以及他独特的超现实黑色幽默。这些小说的内容一贯他让人咂舌的古怪离奇,包括有整本页码倒着排,描写宗教集体自杀一人独活,在波音747空中爆炸前在几万公尺的高中对着黑盒子讲述生命历程的《残存者》(Survivor)﹔截肢的时尚模特儿爱上变性人、跨越性别疆界线的公路小说《隐形怪物》﹔前医学院学生在餐馆假装痉挛无法呼吸以骗取一个拥抱或金钱的《窒息》(Choke)﹔以及去年出版,描写童谣杀人狂,被号称为21世纪恐怖小说文艺复兴的《摇篮曲》(Lullaby,around系列将于2004年年初出版中译本)。但恰克却相当幽默而诚恳的说这些都是「浪漫喜剧」,都是有关男孩把女孩的爱情故事。今年八月底他将出版他的最新长篇,从女性口吻描写「昏迷状态」的《日记》(Diary),以及一本波特兰的旅行书《逃亡者与难民》(Fugitives & Refugees)。
问到他想成为怎样的人,他则模仿《斗阵俱乐部》里的口吻说:「个人上,我情愿被认为是一片美丽而独特的雪花。」而当年第一版的《斗阵俱乐部》,目前的抛售价则已经高达每本五百美元。
2 ) Fucking Life
也许每个人一生中总有一两个这样的时刻,幻想自己很牛逼地用一把六发左轮捅进自己嘴里,顶住上颌骨,你能舐出金属那冰凉的腥味儿,有发蓝的化学品留下的气息,这小乖乖崭新,还没尝过任何一个人的血。只要食指轻轻一扣,一切都TMD见鬼去吧。
如果这样一击之后你还能活下来,那真是他妈的太美好了。
如果这样一击之后你不但活下来了,而且大问题已经随那样一枪消失掉了,而且你还捡了个妞儿……等等,这是拍电影呢吧?
失眠比清醒容易,跟从比独立容易,流血比流泪容易,跟一个不知来历的妞干到天亮比触摸他人和自己的灵魂容易,只有撒谎和坦诚一样容易。它们一样廉价么?或者一样值得珍视?
你可以分身为二,一个命令,一个跟从,一个拷问,一个回答,一个离经叛道,一个唯唯诺诺。当布拉德皮特的脸遽然消失,我对大卫芬奇感到由衷的敬佩,分身为二需要勇气,回头面对所有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气。
不断地提问,不断地警醒,你不是你的工作,不是你银行里的数字,不是你穿的衣服,不是你钱包里的累赘。
那么你是谁?
你是清洁工,是加油站小弟,是餐厅侍者,是格子间里的死白领,是只有两颗星的小警察,是哥特妆的白粉妹,是割掉了睾丸长出一对豪乳的男人。你不能腰缠万贯不能成为摇滚明星,你不再看阁楼改看宜家产品目录,你前妻跟别人生了孩子,你有性欲没有睾丸。你将自己揍得鲜血淋漓,服下整整一瓶安眠药,半夜里用人脂熬制肥皂再卖回它们的主人,往所有专卖店的电脑机箱里灌进硝基甘油,再玩儿个大的,炸掉所有银行数据库。
然后呢?
除了让自己的脑袋像个西红柿一样被打爆,还有别的答案么。
仍然在任何一个航班任何一趟大巴任何一辆出租车任何一道自动扶梯上遽然醒来,不知道刚才是睡了过去,还是变身另外一个自己。似乎都没有分别。
你没有答案,大卫芬奇也没有。
他只能让你中枪的喉咙漏着风呼哧呼哧地说话,拉着一个妞儿的手看一场最大的烟花,灯光亮起,你我的脸都雪白雪白。
3 ) 小职员
许巍有一段时间很闲,总蹲在街旁边抽烟边晒太阳。一个男人走过来问,你没活干吧?许巍说嗯。男人说,那上我们工地搬砖去吧。
搬了一段时间砖,工头对许巍说,我们要搞文艺演出,要不你出个节目吧?你会唱歌么,像周杰伦刘德华那种。许巍说,我不唱他们的,到时我自己唱吧。工头说,别乱唱,有领导。许巍说,不乱唱。
文艺演出完,工头激动地握着许巍的手说:你不仅长的像许巍,唱的也像,要是你去唱歌,就没许巍什么事了。
类似的事情,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也遇到过。当布宜诺斯艾利斯图书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在一本文学家辞典的书上看见这个名字时,兴奋地对他的同事说,看,这儿有个人和你同名!
该句式可以将主语挖去填入无数风靡一时或是流传千古甚至改变人类心灵结构的人物的名字。
费尔南多·佩索阿在里斯本一条狭窄的街道上担任一名助理会计师。
弗兰茨·卡夫卡则是布拉格波希米亚王国工人意外事故保险所的一名办事员。
26岁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为专利局的三级技术专家,试用期内年薪为3500瑞士法郎。
叔本华在柏林大学当编外教授的时候,班上常常只有两三个人,而在隔壁授课的则是门庭若市的黑格尔。
还有一些离我们更近的人。
安妮宝贝在榕树下发表《七月与安生》之时,是中国银行一名打算辞职而遭家人反对的员工。
当时明月发表《明朝那些事儿》之前,是顺德海关一名被领导认为“很一般”的公务员。
前日离开我们的疗伤系女歌手阿桑,在筹备唱片期间,当过律师事务所的接线员和百货公司的播音小姐。
安居乐业还是出人头地对有些人来说不是个问题,而对有些人来说却是。
许巍后来对王小峰说——
“大理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原来老百姓可以这样过日子,开小店的夫妇也活得很自在,没有什么大的追求,能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他们就很知足。我就想,为什么从小到大我没有这种心态,我老觉得我要成个什么东西,要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要成就什么什么……”
更多的人,即使有抱负,也不会成就什么什么。是这个世界某个干燥或湿润的城镇中某条石板路某侧一幢房屋中的一名职员。即使手稿不被烧掉,也不会有后人发现圣物般顶礼膜拜。即使膜拜了若干年也不保证不会在某次战火中不幸散佚。
“小职员”,这个有趣的身份特征似乎给这些杰出的人物都蒙上了一层面纱,使他们可以让自己锐利的眼睛不动声色地从最细微的地方观察这个世界还有他们自己。许知远如是说。
或许以自己的角度去观察体验过一切,便已然可以满足。我们都是这样的小职员。
《搏击俱乐部》中最华章流彩的一幕无疑是末尾,在小职员的身份中原始冲动与现代安逸相矛盾着的jack拖起随时准备死但终也没死的marla的手,在brad pitt的裸体背景下,看着窗外一片片霓虹大厦纷纷陷落与倾覆。
平庸的小职员 jack曾想依靠tyler来拯救他的人生,最后却发现自己就是自己的英雄。
4 ) 给自己个活着的解释,不再装他妈的孙子——评《搏击俱乐部》
可以肯定的说,这样的影片是不会被中国人拍出来,因为我们有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底蕴深厚,对于人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为什么?这是一个在国外永恒的哲学问题,我们早就不屑一顾,因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统思想已然把一切都做了合理而又勿庸质疑的解释,无论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还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或者说书人口中的“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都为个人的发展方向作出了整齐划一的标准,那就是——“事君”。“事君”的思想是孔圣人反复陈述的观点,也是极受统治者欢迎并不断强化的“人生准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古圣先贤的话都是亘古的真理,一代代小民的头脑只是用来服从,不必有思考的功能,否则脑袋就有可能搬家。面对如此系统的人生规划和深厚的文化理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思考什么“存在的意义”?还需要追求什么个性?我们要做的只是认认真真的装孙子。
不过时代的发展超出了我们圣贤的控制范围,曾经无比辉煌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文明被PK掉了,出了局,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方向,而PK它的是曾经被我们一代代天朝大国称之为蛮夷的小徒弟、土包子、半人半兽。于是乎思想的盛殿开始摇晃,理论的图腾开始崩塌,曾被孔老圣人唾弃的商人,成了时代的主角,生活在21世纪的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可能不知道《论语》,但绝对知道麦当劳和好莱坞大片。真不知道曾在春秋时代感叹“礼崩乐坏”的圣人,对于今天这种局面,会发出什么感慨。不过老圣人还是有一点可以欣慰的,那就是无论时代如何风云变幻,泱泱大国的亿万小民,还是非常习惯于装孙子的!
话说了很多,似乎离题万里,不过一种思想方式的改变是非常困难的,在影片《搏击俱乐部》里,一批被现代生活方式麻木了内心的人认为自己是失掉了人性和感觉的社会的牺牲品,他们痛恨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但同时又无能为力,这是欧美人的困惑,也是我们的困惑,而我们在有这种困惑的同时,还要加上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负面影响的——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习惯于装孙子。影片的主旨告诉我们,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的灵魂已被肉体俘获、禁固,只有抛开一切,才能迎来灵魂重获自由的那一刻。而对于我们来说,这其中还要先有打破传统思维定势的勇气与努力,否则,连基本的思考能力都没有,何谈精神的自由。
先说说电影:杰克(爱德华诺顿饰演)是一个充满中年危机意识的人,他非常憎恨自己的生活及一切,再加上他患有严重的失眠症,所以他常常参加各种团体谘询会,只为了能接触人群。在某一个团体谘询会上,杰克遇上了一个跟他同样理由来参加的女烟枪,玛拉(海伦娜宝汉卡特饰演),在莫名激素的影响下,杰克和玛拉一起逃离了谘询会,两人的情愫因而滋生……在一个街头大战中,杰克遇到了卖肥皂的商人泰勒(布莱德皮特饰演),两人因缘际会地成了好友,并开始创建了“搏击俱乐部”:一个让彼此不戴护具而互殴的聚会,宗旨在发泄情绪。“搏击俱乐部”也成了全国性的地下大组织,所有成员都将泰勒视为教父。为了辨识起见,成员还都剃了光头。杰克对于“搏击俱乐部”的现况及泰勒的疯狂模样越来越无法忍受,所以他决定疏远泰勒。但是,此时的“搏击俱乐部”成员却发起全国性的暴动,他们炸毁了不少建筑物……,一切的局势都是杰克始料未及的,他该如何解决这混乱的现状?原来杰克与泰勒其实是一个人,一个人格分裂的双重人,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一手制造,而这一切也只有他自己摆平。
平凡的都市白领,一份工作,一份薪水,带来的是,一份无聊,一份空虚。生命在无目地的忙碌中慢慢被消耗。拼命的工作,小心的处理与人的关系,小心的谈着没有目的的恋爱。日复一日的做着自认为有意义的工作。这可以说是我们生活在如今社会的很多人的“标准照”,也是我们装孙子的“基本条件”。杰克,一个现代都市的典型角色,一个标准的孙子:对老板唯唯诺诺、绝对服从而丧失自我,喜欢追求物欲享受而精神虚空,生活枯燥乏味却也无惊无险。周而复始的刻板丝毫没有为他带来快乐,痛苦的失眠折磨,更使他长期处于“没法子安眠,也不能清醒”的恍惚状态。参加阉割者聚会是他唯一的心灵寄托,一个生理没有被阉割但心理已经丧失做男人勇气的人。看着杰克在阉割者聚会的样子,我觉得这家伙真是一条社会中的蛆虫,过着对于自己来说毫无意义的生活,也突然想到自己,难道自己的生活足以嘲笑这个孙子吗?我不敢回答。泰勒,表面一个卖肥皂的商贩,暗地里拉帮结社,组织“搏击俱乐部”、筹划“大破坏行动”,寻求对身心和社会的摧残和捣毁,使两者达到“破旧立新,获取自由”的目的。他在积极的反抗,但破坏之后会如何,泰勒并没有想到,有破而无立,所以这种反抗也是一种逃避。但当我自问,对于不甘于现状的你,是积极的反抗还是积极的逃避时,我又一次不敢回答,当我想说“来日方长,要从长计议”这类的话是,仿佛感觉到电影中的泰勒冲我诡异的一笑,说“装吧,你真他妈的孙子”。
正是太多的被包装粉饰的和我们自欺欺人的劣习和惰性,让我们逐渐失去了思考的勇气和能力,逐渐的不自信,不自信的人往往都非常“他信”,如同填鸭般被灌输各种思想,并当成自己的一部分,甚至是主宰。在商品经济社会,各种消费观念和生活理念经过包装之后被堂而皇之的奉为金科律例、人间指南。我们不知不觉也无处可逃,逐渐的习惯、逐渐的上瘾,上瘾就意味着被自己之外的东西、被自己的欲望和要求所控制,成为它们的奴隶,就意味着生活的自主权被阉割。直到某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感到的却是一阵阵空虚,感到生命的无意义,我们才发觉,上当了,但却积重难反,因为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对物的依赖超过对精神自由的向往,所以只能过着“失眠而又不清醒”的生活。
改变是痛苦的,但也是必须的,影片虽然充满了暴力和血腥甚至毁灭,但我认为可以换个角度理解,也就是说改变并不一定非要毁灭,可以是重构,历史告诉我们,推翻旧秩序的目的不是为了毁灭而是为了建立新秩序,思想的改变同样可以遵循这个规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构思想,探询活着的意义,给自己一个解释,在当今这个物质世界里,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证实自己的存在,如何让自己生活得快乐?是否只有权、钱、色,才是我们的最爱,才能够找到灵魂的自由?或许我们都应该反省一下,如何在理性与疯狂中,找到生命的价值。
It's only after you've lost everything that you're free to do anything...
--------------------
我的BLOG
http://baibo.blog.sohu.com 5 ) 你还记得那个人吗
曾经有个哥们发短信给我,说他准备等他爱的那个女孩等到24岁为止。
我跟他说,等待这种事情哪里有时限。你愿意等到什么时候就可以等到什么时候。别人24岁以后老老实实结婚生子不见得会适合你,你照着做了,也不能保证幸福。
等到有天你老了,还是没有得到的话,你也可以忽悠自己。说爱一个人不一定要得到她。然后面带微笑的去回味你这一生。骗别人不算高级,顶多需要一些技巧,但是骗自己呢,如果可以办到,那才真真切切是高人。
他后来跟我说。还是你厉害。
暑假的时候每逢周末,我都会去医院去看望重病的孩子。花两个小时的时间陪他们玩游戏。出发点其实是猥琐的,我希望能够从他们身上发掘一些生命的意义。好比我们应当知道感恩,好比我们这些能够活动自如的人已经足够幸福了。
刚开始的时候会哭,玩着玩着就红了眼眶。顺手感叹一下人生。
剧情听起来很搏击俱乐部吧,其实那个时候我根本还没有看这部电影。否则我会嫉妒男主角的好运气。因为后来我并没有发现代替这种行为的乐子,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尝试这样的煽情小行为。直到它真切的失去作用。
活下来又怎样呢。且不谈现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不谈他们的家庭早就已经负债累累。而是,就算他们活下来了,当他们发现童话大多都是笑话的时候,当他们因为恋爱失败否定自己的时候,当他们因为一而再再而三的挫败而怀疑理想的时候,谁站出来充当一个生活的王者,高声的告诉他们,这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你当初咬牙坚持下来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恐怕,我们还是只能老生常谈的告诉他们。要坚强,要勇敢,要去做一个有魄力的人。
直到我们对所有的不满习以为常。直到我们成为自己曾经不满生活的一部分。
然后三十岁死去,七十岁埋葬。
然后这边忽悠自己不爱的姑娘上床,那边忽悠爱着别人的自己。
爱是付出,爱是永无止境,成熟的人不问过去。
最后,内心深处的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成为的人。成为一个梦。
而你,还记得那个人吗?
恐怕他早已在时间的打磨下失了原本的肉身,在一次又一次临危不乱的妥协之后丢了原来的样子。他渐渐沉睡在你小时的梦里,运气好的话他会分裂成你的另一个人格,让你遇见他,爱上他,然后渐渐因为他的狂热而恐慌。运气不好的话。
他早就死了,那怕是在妄想里。
而我只想贪心一点,我想带着那样一个人格上路。
即便他有点玩世不恭,即便他吊儿郎当,即便他买不起豪华的家具,即便格格不入。
但至少他爱想爱的人,做愿意做的事,他有勇气去承认这么多年的物质奋斗毫无意义。
至少他是曾经的,我想成为的那个我。
搏击俱乐部,我可不可以把它理解为和自己的搏击。
是为了留下那个自己的奋斗。留下心里的泰勒,永不死去。
那么我就还有勇气重复蔡康永说的那句话
相信爱 相信正义 相信文明 相信宇宙是值得的
是值得的。
6 ) 片中的插帧画面
片中有多次一帧的 Tyler 一闪而过的画面
就是一开始 Tyler 剪色情画面帧进儿童电影的手法
分别在:
1.在4:07处,Edward Norton 面对复印机,复印机来回第二次的时候,
Tyler 出现在复印机旁;
2.在6:19处,医生拒绝给药 Edward Norton,转身离去时,
Tyler 出现在医生身旁;
3.在7:34处,辅导员宣布各自分组倾诉时,
Tyler 出现在辅导员阿伯身旁;
4.在12:37处,Edward Norton 目送 Marla 离去,左边女人走出门口时,
Tyler 出现在画面右下角;
5.在影片结尾,大厦倒塌,画面拉伸闪现时,
Tyler and his "nice big cock"出现在整个屏幕。
extra:.
在20:20处,Edward Norton 下榻的宾馆房间里面的电视广告,
Tyler 出现在电视广告里,前排最右边那位"Welcome!"的就是他。
电影一直在用主视角的主动代入来暗示这种*****(剧透删掉)的倾向,企图让观众从观影的第三者进入 Norton 的第一人称。包括一开始 Norton 说,他总是在飞机上醒来而不知道为什么会身在此处(其实是……)。这种倾向在一开始就出现了,反而在情节铺开的中段并不明显。
包括手扶梯上的擦身而过,电视里隐藏在众人中的 Tyler,等等,都是在操纵观众的潜意识吧。
除了“人格分裂”,还可以从“本我、自我、超我”理论的角度理解片子,同时不要忽略单纯、不死、如影随形而又只具备原始欲望的玛拉,三者从未同时出现。“本我、自我、超我”是我们每个人的人格组成部分,三者的生存主张各不相同,相处相斗、此消彼长,影片在讲我们所有人。最后道德枪毙理想携手欲望,并窃取遗产、继续生活。
这就是神作!完美的镜头,丰富的特效,不可预料的情节,优秀但不装13的台词:我们还能期待从一部电影里得到什么?
邪恶与平庸蛰伏于同一个母体。在特定的时间互相对峙。
喜欢最后一幕,牵着爱人的手,静静看着窗外的世界轰然倒塌,而我们依然安全温暖。
我又看了一遍,再次确认Ed同学从一开始就爱上Tyler同学鸟,经典的自攻自受啊。虽然两个都是金发,不过也就这一点不符合配对美学了,小皮跟Norton的cp还是很有爱的。尤其Norton同学那一脸禁欲小受样,典型的冰山美山啊……我要去找这两人的同人看
最喜欢他在办公室自虐那一段,神一样的演技。皮特儿还是最适合这种角色
这种类型片很多,这也不是第一个讲述人格分裂题材的电影,不知为何评价很高~~
一则极具颠覆性质的社会生活寓言.无能为力,无法改变现状,是现代生活中的癌症。虚无使人痛苦,使人希望借各种方式找回存在的真实感。然而现代人的精神悲剧就是,当他们自我搏斗、脱离了一种精神上的奴役的时候,不知不觉又进入了另一种奴役。影片自身所带有的一种不可言传的魔幻性与自我消解意味使它
工作不能代表你,银行存款并不能代表你,你开的车也不能代表你,皮夹里的东西不能代表你,衣服也不能代表你,你只是平凡众生中的其中一个
酣畅淋漓,癫狂,粗暴。一定要这样才能找回自己吗,每个人都在里边找自己吗,你们,那些在这里看到物役、生活枷锁的人,最后都如愿成为兽医了吗?
1.我看电影很少背台词,但这部片中的许多台词真是背的滚瓜烂熟. 2.我看过剧本结构最复杂的电影之一,其中情节的关联性对照性和许多彩蛋是模板级别的. 3.这部片后,大卫芬奇奠定了自己"黑暗小清新"教主地位. 4.原本大卫芬奇准备把1/24i秒一帧的布拉德皮特剪到片头24世纪福克斯处,太邪恶的念头了.可惜被否了
各位亲们。。。精神分裂真的不是影片的重点。。。痛是我们感受活着的唯一方式。
抛开一切,重获自由。You met me at very strange time in my life. 天呐,今天才看完这部电影。佩服导演埋彩蛋的功力,特别那两个big nice cock,绝妙啊!
如果另一重人格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却不敢付诸行动的事,那又未尝不是一件悍事
我要带我的女朋友去看炸大楼
欢迎讨论。pitt帅成那样很不容易
想和你一起见证天崩地裂,世界末日。
之前在豆瓣被剧透了,毁了一次原本应该很精彩的观影体验…人类真是一种容易被煽动的生物啊…皮特当年真年轻,身材真是相当好,诺顿就一受,一脸被虐样儿…
典型的反体制电影,哈哈,真逗。MMD,将一切都讽刺解构了一番,爽。只可惜这破坏难以节制也实在麻烦。
我看这个的时候才知道,电影可以这么牛B,一直到现在,重看最多次的电影。